
第一次注意到曹錦輝是1997年,當年我高一(與曹錦輝同屆),NIKE邀請前美日職棒強投野茂英雄(NOMO)與西雅圖水手隊的明星外野手小葛瑞菲(Ken Griffey, Jr.)來台舉辦棒球營,曹錦輝在測速比賽中以148公里的球速奪冠,對一個高一的投手而言,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從此,曹錦輝成了我們這一個世代口中最強的右投手。
如果不是受傷,我從不懷疑曹錦輝有站穩大聯盟的實力,他是天生的強投,天生的ACE,天生的球星。他不僅有令人興奮的快速球、犀利刁鑽的滑球,同時還有優異控球的天賦,更別提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霸氣,自郭泰源之後,我一直覺得曹錦輝是史上最強的台灣投手。

王建民在大聯盟發光發熱的時候,曹錦輝卻悄悄地殞落了。傷勢不斷的影響讓他幾乎失去了回到美國戰場的機會。看著他身穿兄弟球衣(我是兄弟隊球迷)固然開心,確有令人不勝唏噓的感嘆。
引用出處
受到曹錦輝快速球的鼓舞,美東時間4/25這一天,我去了Riverbank 的棒球場打球,我無法相信我的眼睛,這一個球場是人工草皮,有專業的護網、標準規格的本壘區、壘包和夜間照明設備,我血液裡對棒球的熱情完全釋放,球場上有一些多明尼加籍移民的高中生、一些黑人和一些小孩,我清了清喉嚨: May I join you? OK!come...黑人揮手示意,隔了一年多,我終於有機會又丟出手中的球了。
經過短暫熱身的傳接球,我跟著他們一起做起內野的守備練習,對於我這個從小在坑坑洞洞球場打球的台灣人而言,在人工草皮上滾動的滾地球實在是小菜一疊,我這個"前台南藝術大學第四棒,守備位置游擊、三壘的黃種人完全沒有漏氣,21顆滾地球,21次守備成功,還秀了兩次NICE PLAY(黑人們:GOD!NICE CATCH),他們用黑人的擊掌方式,鼓勵我精彩的表現。
不知道是過度興奮還是太久沒有投球,我跟一個人高馬大操著南美洲口音的年輕人傳接球,他開始一顆顆的加速,向內角竄起的尾勁讓我開始要專注起精神接球,他一顆一顆地試探我的底線,我也一顆一顆地加速回去,我完全不想示弱,我延展了身體,一顆一顆地往他胸口催速過去,畢竟我有一個沒有熱身在大魯閣練習場測速也有時速117公里的肩膀,我們對傳了50幾球,慢慢地減速下來,年輕人對我說:" Hey! You have a good arm." 我笑笑地回他:You too.
那很可能是目前我在紐約最開心的一天,在那麼棒的球場上奔跑,同時贏得了尊重。
曹錦輝(TSAO)在台北時間4/25正式為兄弟象隊一軍出賽,投出加盟中華職棒後的第一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