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的目的是參觀每年五月第四個禮拜天舉辦的「台灣巡禮」(Passport to Taiwan),據聞今年是連續第八年舉行,對於人在異鄉的遊子而言,能見見來自家鄉的臉孔,聽聽熟悉的聲音也頗感溫暖,我穿梭在廣場裡,拍了一些照片,吃了台灣小吃,買了紀念品,試著感受台灣移民在紐約的生活樣貌,並觀察這多元文化的城市怎麼回應來自台灣的聲音。

(建於1882年的聯合廣場)

(華盛頓騎馬雕像)



(冷涼卡好!)


(台灣新世代的聲音是什麼呢?)

(老外看台灣歷史簡介)
.jpg)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羅漢門文化劇團宋江陣)


(活動 D J)
很多老外提醒我,紐約不等於美國,不要把紐約的生活景致全然套用在美國思維的框架上,紐約的人種太過複雜,價值的差異性建構了這城市的「非美國觀點」,為了生活你只能更開放、更妥協、更接納不同的聲音,紐約終究不會是我的家,但它很迷人,即便混亂的一塌糊塗,從內到外,從外到內------不可思議的混亂。













(這老兄對政府處理豬流感的態度很不滿,形容WHO是世界地獄組織)

(今天是Bob Dylan生日,當然來了一首Like a rolling Stone)


很慶幸,未來的這一年,我將在這廣場度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