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R.I.P. Michael Jacksonson

Michael Jackson死去的兩小時後,我滿身大汗地從地鐵站走回住處,在走廊遇見一個房東的女性黑人朋友,她拉高嗓門地對我說:「Hey boy! you know what? Michael Jackson died!」。雖然我從來不是Michael Jackson的粉絲,但仍感錯愕不已,不知道從哪冒來的直覺或是某句還有印象的電影台詞,我淡淡地回她:It couldn't be better for him, he becomes legendary.


Michael Jacksonson意外猝死後,全美的紀念活動絡繹不絕,街頭到處都是Michael Jacksonson的符號,又因為Michael Jacksonson年輕時在紐約哈林區的阿波羅戲院(Apollo Theater)以The Jackson 5開始演藝事業,因此阿波羅戲院一直被譽為是孕育Michael Jacksonson成為巨星的起點。



我對Michael Jacksonson的認識趨近於零,從小到大從未被他吸引過,也很少認真關注他的音樂,只覺得他是個很厲害的舞者,他有一張詭異易碎的蒼白臉孔,穿著我永遠不會穿的衣服,跳著很神奇的月球漫步,在舞台上的表演總是炫麗奪目,我知道他是超級巨星,他是流行天王,但也有很多神秘且負面的私人世界。



美東時間8/30,在收看威廉波特轉播前,我路過了阿波羅戲院,看到來自許多國家的遊客在戲院前拍照留念,其中一個黑人特別吸引我的注意,他一直招呼著大家到一張白帆布前,用他提供的麥克筆留下一句想對Michael Jacksonson說的話,他問我會寫英文之外的文字嗎?於是他請我寫一句中文並在旁邊加註英文的意思,當下我實在不知道寫什麼好,只想到滿街都是的" R.I.P. Michael Jacksonson ",於是我寫下了"願安息"三字。








































(D.E. Cayard與我的中文合照)



這位叫D.E. Cayard的黑人是個藝術家,來自非洲海地,現居住於布魯克林區,Michael Jacksonson死後,他從7/1來到阿波羅戲院,就一直守在這座牆前,當地人稱他"Professor",並把他的故事稱做"The Guardian of MJ's wall"(麥可傑克森之牆的守護者),他告訴我,今天是他最後一天守護這座已超過120萬個留言的塑膠牆,因為昨天是Michael Jacksonson的51歲生日(美東時間8/29)。他不厭其煩地跟所有人要了E-MAIL,甚至電話,要大家把照片寄給他,他甚至堅持要我去參觀他搭在人行道上,住了61天的超簡易帳棚,要我幫他拍一張照片,臨走前,D.E.不斷地跟我說:God Bless You!




(D.E. Cayard與他的帳棚)



幾天後,我還真的收到D.E. Cayard寄來的E-MAIL,他附上了他的個人網站,並問候大家(我在想他是否真的寄了上百萬封的E-MAIL?)基於好奇,我上網查了D.E. Cayard這號人物,發現了一篇報導(報導日期是8/11),報導最後一段寫道他現在的目的是想說服市政府讓這一個地方變成官方景點,並計畫將這座塑膠牆送給「Smithsonian博物館」。












後來,我逐漸領悟到Michael Jacksonson對黑人社區的影響力與意義,我總是很好奇,黑人如何看待那個隨著年齡增長變成白人的Michael Jacksonson?至少,在紐約哈林區,我從未看過白面的Michael Jacksonson,直到......在地上發現了一個。











我問了是白人的房東Carolyn,她說:「Michael Jacksonson年輕的時候,其實很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